#专家解读美欧达成框架贸易协议#【解局】与美达成“不理想”协议,欧洲产业迎来的将是寒冬还是转机?据媒体公开报道,本月27日,美国与欧盟达成一项框架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这一数字为此前美国威胁向欧盟征收的税率的一半。与此同时,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将在未来几年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武器等产品。
多名贸易领域专家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美欧达成的框架贸易协议虽在表面上缓解了贸易紧张,但将对欧盟汽车、奢侈品、化工、制药等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支柱产业造成显著冲击,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欧盟整体增长。同时,部分出口导向型的欧盟成员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美欧双方都可以把这项协议描述成为某种程度的胜利。”BBC评论认为,对欧盟而言,尽管税率不及英美协议中的优惠条件,但与此前日本达成的税率水平相当;而对美国来说,该协议预计将带来约9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同时还将吸引数千亿美元的投资流入本土。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美欧达成的初步框架协议基本符合外界预期,因为此前欧方已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意向。对欧盟而言,该协议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而美国则将其视为一次“重大收获”。他认为,从第三方角度看,关税问题事关欧洲产业发展及民生福祉,势必对其经济带来不小挑战。
公开报道显示,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欧盟对美出口约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5%,其中汽车、机械、药品和化学品等是欧盟最主要的输美产品。
据美欧双方确认,此次双方商定的15%关税税率将广泛适用于汽车和其他商品。对此,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认为,协议有助于避免贸易战和对汽车行业的严重打击。路透社则认为,该协议与近日达成的美日协议在一些关键部分上相似,都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烈酒关税税率等。此外,钢铁和铝这两类产品的税率也维持50%。
“德国之声”评论认为,如果协议内容得以落实,或将为部分欧盟企业带来利好,包括空客、奔驰及制药企业诺和诺德等。然而,多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所谓“利好”并不成立,协议反而可能对欧盟部分支柱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来看,欧盟并无明显受益行业,反而部分领域将面临显著冲击。”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廖淑萍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她援引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指出,欧盟对美出口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奢侈品、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航空零部件、机械设备以及化学与医药产品。
她认为,欧盟对美出口约占其GDP的3%,若美方对相关产品加征15%的关税,势必将拖累欧盟整体经济增长,尤其对汽车、奢侈品、化工和制药等行业影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内部如爱尔兰、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和德国等出口导向型成员国,其对美出口在本国GDP中所占比例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可能面临更大冲击。
“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支柱产业,一旦遭遇关税上调,其影响将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带来广泛的经济压力。”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环球时报》表示。他特别提及,欧洲汽车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公开报道显示,此前美国对欧盟制造的车辆征收的平均关税约为2.5%,而新协议下可能提升至15%。丁纯称,这一变化“将严重阻碍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产业对美出口,同时促使其更多考虑在美国本土投资生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协议将加大欧盟企业对美出口的难度,削弱其产业发展的整体活力。在当前全球跨国投资流动性本就偏弱的背景下,欧盟作出的对美投资承诺,也可能对其自身产业升级造成掣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协议,欧盟承诺将采购总额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和军备产品。对此,梁怀新认为,欧盟从美国购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因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短缺,但也可能加剧其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对美国的依赖,逐步丧失独立博弈的能力。若未来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可能对欧盟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构成制约。
据BBC报道,在美欧宣布达成框架性协议后,一些欧洲领导人对协议表示“谨慎欢迎”。廖淑萍认为,协议通过在关键产业和能源领域加深合作,表面上强化了美欧经贸关系,但实质上美国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协议,美国高科技产品进入欧盟可享受零关税待遇,而欧盟产品输美则面临15%的关税压力,不少欧企可能被迫通过在美建厂或降价来消化成本。
她认为,这种不对等的关税安排意在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吸引投资回流,从而提升美企竞争力,巩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这也将削弱欧盟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深其对美国市场、能源和军事的依赖。
“这项协议对美国有许多好处,但欧盟能获得什么,则不那么明朗。”BBC 28日这样评论称。而半岛电视台则引述丹麦保守人民党议员贾洛夫的话写道,“几乎所有欧洲和美国的商品价格都将上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因此变得更加艰难。”